濕疹反覆發作,為什麼容易發生在同一處?
濕疹又稱為「皮膚炎」,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疾病,成因可分成過敏性與刺激性,並且主要與家族遺傳、體質、外在環境、過敏原,以及情緒壓力等相關。依據中醫的理論,會發生濕疹常常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,所以調理上也是以排除濕氣的方式來進行。以皮膚科醫師的觀點來說,濕疹在急性期主要的表現之一是病灶會滲出組織液,甚至產生水泡,看起來濕濕的,但是急性的乾燥性皮膚炎卻是以紅疹,乾裂來表現,如果以「乾燥性濕疹」來稱呼,一下乾燥一下濕的,可能很容易混淆,所以統一使用「皮膚炎」的名稱,比較能避免誤解。
根據不同的皮膚炎類型,其好發於皮膚的位置也有所不同,例如「異位性皮膚炎」好發於流汗容易堆積或摩擦的地方,如頸部、對稱的手肘及膝蓋關節內側。「接觸性皮膚炎」則集中在皮膚與致敏原直接接觸的地方,如最常見的手部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就與酒精、乾洗手液、洗手乳的接觸有關。「乾燥性皮膚炎」多數影響皮膚較容易乾燥的地方,如後手肘、小腿、及腳後跟處。「脂漏性皮膚炎」則好發於皮脂腺旺盛的地方,如額頭、眉間、鼻側,及耳後。
Q:濕疹因為容易反覆發作,造成治療上困難,但為什麼濕疹容易在復發時,出現在同一處呢?
A:我們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就是皮膚,用簡單一點的方式來理解可以說皮膚是最大的警察機構之一。皮膚裡面的淋巴球就是警察,平常的任務是保衛皮膚的健康,如果有外來的過敏原或是細菌,他們可以第一時間前往作戰,作戰的過程就是所謂的皮膚發炎。特別的是,皮膚裡的淋巴球平常是居住在固定的地方,並不會隨著血液循環全身跑透透,所以理解上可以想像成淋巴球就像在派出所服務的員警,有固定巡邏的區域。也就是因為如此,如果當地環境治安不佳,或是當地派出所的員警比較敏感,發炎的部位就一直會復發在同一處的原因。